王石川:留守之困,无法忽视的时代忧伤

2014年01月26日13:25  海外网

  1月20日,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9岁的留守儿童小林(化名)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孩子被发现时,缢死在厕所的横梁上。警方初步认定是自缢身亡。学校调查称,当天吃晚饭时,孩子外公外婆说爸妈不回来过年,小林的情绪低落。

  9岁的小林,生命仓促地画上句号,告别这个繁华世界也许没有一丝眷恋,他死于孤独与绝望,死于疏离的亲情。与一般的孩子相比,小林承受了留守儿童与家庭离异的双重不幸。每一个因素都足以使他悲伤,而听说父母仍不回家过年,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并不理想,最终导致他走上绝路。

  也许这只是一个极端个案,但留守儿童的悲怆故事并不少见。曾有学者认为,留守儿童仿佛一群被潮水抛到岸上的小鱼,窒息,危险,无援。调查显示,留守儿童最容易遭受各类意外伤害,比如被动物咬伤、坠楼、车祸、溺水、触电……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禽兽老师、无良邻居的性侵。简言之,留守儿童普遍面临学业失教、生活失助、亲情失落、心理失衡、安全失保等问题。目前,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.55万,占儿童总数的21.88%。如果不善待留守儿童,他们将是被耽搁的一代。向上的命运被狙击,心灵创伤永难抚平,不少留守儿童长大后已不幸沦为犯罪分子。

  饱受留守之苦的何止孩子?在农村空心化的常态中,留守老人的命运同样堪忧。去年陕西商南县十里坪镇,短短半个月时间里,有7名留守老人被害。该镇处于山区,地广人稀,总人口18000余人,60岁以上的老人占20%。凶手之所以嚣张和得逞,正是因为老人体弱,求救无援。在不少农村,还有众多留守妇女。日前,有专家称,留守妇女长期处于性压抑的状态,且劳动负担重、家庭压力大,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逐步凸显。

  多年前就有一种说法,农村存在“三八、六一、九九部队”(留守妇女、儿童、老人)现象。这几年,情况似乎并未明显改观,一个例证是,2008年年初,全国妇联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5800万人;而如今,留守儿童已增加到6100万人。对于“三八六一九九”现象,该如何应对?

  应该看到,农村的青壮劳力流向城市,为城市的繁华贡献了青春与汗水,自身收入提高了,发展前景更广阔,但同时带来了两个负面效应。一是农村空心化,种田的人少了。二是孩子没人管教,有的误入歧途。那些经济所得,能够弥补孩子的伤害吗?挣再多钱,如果孩子没了前途甚至失去了生命,有何意义呢?更应该看到,这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剧,而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集体反思,诚如白岩松所言,哪怕我们现在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了,但是我们依然没能尽好父母的职责,照顾好我们自己的孩子,这不是哪一个父母的问题,而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问题。

  这些年,各级政府也意识到留守之困,特别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提供了相应的制度救济,比如父母春节如果回不了家就把孩子送到其打工所在地,孩子可在父母务工地接受教育;再或者,派人与留守老人保持联系。这种细节性的保障不可或缺,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之困。留守之困的本质原因,是城乡二元体制未获根本松动。如果融入城市,顺利成为新市民,可将父母孩子接到身边,父母孩子还会留守吗?留守之困,还与区域经济发展极其失衡、大城市聚敛太多资源有关。如果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,就有大把的就业机会,何必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?

 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,我们的GDP增速飞快而光鲜……在欣喜于亮丽数字之余,别省略那一个个哀苦而忧伤的命运,别忽视留守之困,也别辜负孩子的渴望。

  (王石川,海外网专栏作者)

 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(www.haiwainet.cn)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(编辑:SN090)
分享到: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中青报:李娜再夺冠倒逼中国体育改革
  • 北青报:延迟退休不能让百姓吃亏
  • 人民日报:遵守纪律无条件
  • 北青报:“过年回谁家”是新问题老思想
  • 新京报:李某某案判决书可以公开?